《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于2022年9月2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赋能与产业治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全市总体要求和部署,做好本行政区域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关...
2019-11-20当下,亟待把控大数据与个人信息安全平衡,建立健全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体系,推动技术研究及科学发展,加强监督监管机制。人工智能作为无意识的附属品,无法平等参与民事活动。故笔者认为,人工智能若具有人格权,则是与社会伦理背道而驰,故其不能够成为法律主体。人工智能归责不明引发法律纠纷人工智能的民事主体身份的确认是明确其法律责任、法...
2022-12-13至于对自动驾驶汽车造成的事故追 究刑事责任,必须通过修改法律或者制定新法另设犯罪类型。也就是说,关于个人特征的完全自动化评价,不得成为侵害该个人权益的决定的唯一根据。如 果产生了诸如此类的重大影响,数据主体有权不服从。不得不承认,我国以及各国的现行制度在保护人工智能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随着人工智能及其网络化的加...
2022-10-13东方法学 2019 年第 5 期 对违反该法规的企业采取重罚政策。日本总务省信息通讯政策研究所通过系列研讨会在2016年10月制订了《人工智能开发指针方案》,经过讨论修改在2017年7月正式公布《为国际讨论而作的人工智能开发指针方案》。人工智能是跨越国界互联互通的,因此相关的效益和风险也势必跨越国界产生连锁反应。在人工...
2022-10-13在风险评估和防 控方面,从预防法学和因势利导政策的角度明确近期重点关注对就业的影响;远期重点考虑对社会伦理的影响,确保把人工智能发展规制在安全可控范围内。在人工智能网络化和数据驱动社会成形的背景下,国务院规划特别注重人工智能行业和企业 的自主操控、群智研发以及人工智能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试图构建动态的人工智能研发应用评...
2022-10-13深度学习的网络结构以及各种人工智能之间互相联网,形成了所谓“智网社会”,向国家治理和法律秩序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鉴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与社会属性 高度交叉融合的特殊情形,关于制度安排,规划要求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研究,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框架。开展与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
2022-10-13从控制程序、知识数据库到检索引擎,人工智能都必须按照人给出的指令 或算法来运行。在机械学习阶段,即便有非常庞大的数据,人工智能也不会自动学习,需要有人来提 供数据的特征量和规格化方式才能进行学习和预测;通过机械学习,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高的精确 度,但却很难对复杂的、模糊的问题进行判断。然而当机械学习的数据输入不间断地高...
2022-10-132017年7月21日由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指出研究相关法律问题和建立问责制度的必 要性,提出了一些重要举措。当然,人工智能开发的具体规制方式和规范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 善。为了正确把握人工智能在全世界的发展趋势以及问题群,我们首先需要对产业革命的进程进行简单的回顾。就在这个阶段,人工智能的研究...
2022-10-132017 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中国式制度安排以及九条主要原则,与国际社会已经形成的基本共识是相洽的;但在不同价值取向发生冲突时,怎样决定取 舍的元规则和优先顺序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为了在甄别和防范风险的同时保护人工智能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必要更多地采取软法方式,而不是简单地提高硬法的惩戒力...
2022-10-13(一)所属行业 人工智能行业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和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隶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二)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机制、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机制 行业主管部门为工信部,自律组织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中...
2022-10-13ICP证:粤ICP备17121702号-21 Copyright © 2002-2024 人工智能之窗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